近四年,我校毕业生较为稳定,16届466人、17届593人、18届701人、19届606人。毕业生就业(含升学)率连续保持较高水平,四年就业率平均达到98.7%。毕业生大都选择留在上海就业,其中非上海户籍在上海就业人数变化较为平稳,四年占比分别为21.5%、32.9%、34.5%、31.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毕业生四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4%。
2016-2019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一、2016-2019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1.1直接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
直接就业中职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减少,我校毕业生近四年就业方式仍以“学校推荐”为主,直接就业率平均达到41.4%。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三年平均人数占总人数的73.8%,其中,16、17届毕业生主要分布于私营企业,而18、19届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合、独资企业”。(见图1-1)
(图1-1)
1.2 直接就业毕业生行业流向
直接就业毕业生行业流向有所改变,进入三产类就业人数逐年增长。虽然我校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但直接就业毕业生近四年选择三产类的人数逐年增长,16届仅有39.9%,但19届选择三产类行业人数已达到85.3%。因此选择二产类“制造业”的人数相对减少,16届原有60.1%,但19届仅有14.7%的人选择二产类“制造业”。(见图1-2)
(图1-2)
1.3 各届毕业生目前工作单位类型
从2016起至今的毕业生中,进入合、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最多,4年平均占比达到36.5%,其次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3年平均占比分别为25.0%、12.30%。而其他方式就业的学生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26.2%。(见图1-3)
不同年份毕业生目前工作单位类型
(图1-3)
1.4 各届毕业生求职渠道分布情况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为学校推荐,4年平均占比75.3%,其次是其他渠道,4年平均占比达到23.4%,19届学校推荐比例相比于16届,上升了7.8%。(见图1-4)
(图1-4)
1.5直接就业毕业生薪酬情况
直接就业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福利愈加完善,直接就业未必比升学差。直接就业毕业生薪酬4年间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16届薪酬主要分布于2001-2500元之间,占比43.2%,但在17、18、19届已提升到3001-4000元之间,分别占比26.3%、29.6%、22.1%,其中4001-5000元之间占比同样逐年提高,16年仅有2.5%,19年已有15.4%,因此毕业生在薪酬方面都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见图1-5)
(图1-5)
1.6 直接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缴纳情况
在社会保障缴纳方面,相比于16年时,社保主要分布于“三险”,占总人数的44.4%,其中,五险一金仅占总人数16.9%,但到19年享有“五险一金”的毕业生占比明显增高,达到总人数的31.6%。(见图1-6)
(图1-6)
1.7 升学毕业生基本情况
升学中职生人数占比明显增加,直接就业率相对下降。升学中职校毕业生人数和占比增势明显,升学率有着明显的上升,比起16届的44.8%,19年已达到77.6%,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眼视光与配镜三个专业升入高一级院校的人数最多。升学率逐年上升的同时,直接就业率相应有所下降,毕业生三年直接就业率16届为52.1%,而19届只有22.4%。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毕业生近年来选择升学的占比同样越来越高,16届仅有38.5%的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学习,然而19届有61.8%的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学习。(见图1-7)
(图1-7)
1.8 待业毕业生基本情况
待业人数及占比逐年降低。16届待业毕业生共14人,待业率3%,17届待业毕业生共10人,待业率1.7%,18届待业毕业生共2人,待业率0.3%,19届待业毕业生共0人,待业率0%。四年间,我校待业率有着明显的降低,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考入心仪的高校。(见图1-8)
(图1-8)
二、2016-2019年毕业生职后发展状况
2.1 2016-2019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的毕业生总计1005人,毕业年份为2016年至2018年,毕业于2019届的毕业生样本数量最多。其中毕业届别为2016届有183人、2017届103人、2018届264人、2019届455人。(见图2-1)
(图2-1)
2.2 各届毕业生目前状态分布
根据调查显示,各届毕业生的状态以“工作”为主,合计占52.6%。状态为“读书”的毕业生为42.5%。其中,毕业年份较早的毕业生状态为工作的比例高于年份较晚的学生,而19届状态为“读书”的学生也远高于毕业年份较早的学生。
不同届别毕业生目前状态分布(%)
2.5 各届毕业生跳槽情况
毕业生工作跳槽情况逐年增加。绝大部分的我校毕业生至今都没有换过工作,跳槽的频率较低。其中,钟表维修专业的同学工作稳定性最高,有70%的同学未换过工作,其次就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跳槽频率较高。(见图2-5)
(图2-5)
2016-2019各专业毕业生跳槽情况
2.6 各届毕业生收入满意度情况
由调查结果可知,毕业生对目前月收入主要处于比较满意的状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对目前月收入的满意度相对最高,而钟表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对目前的月收入满意度相对最低。(见图2-6)
不同届别毕业生对目前月收入满意度
(图2-6)
2.7 各届毕业生工作总体满意度
从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是处于较满意的状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当前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最高,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毕业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最低。(见图2-7)
2016-2019届各调查专业毕业生工作满意度(%)
总体而言,历年毕业生对于当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满意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17、18届起就未出现对工作不满意的情况
(图2-7)
2.8 各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
2016-2019届毕业生普遍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是比较有帮助,从专业来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对于专业课程的评价较高,钟表维修专业课程的评价较低。(见图2-8)
(图2-8)
2016-2019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调查专业 %)
2.9各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评价
2016-2018届毕业生普遍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比较有帮助,处于“工作”状态的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指导是非常有帮助或者比较有帮助的,对于“待业”状态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认为就业指导是没有帮助的。(见图2-9)
不同届别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评价
(图2-9)
2.10 各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评价
整体来看,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最高的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评价相对较低的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以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见图2-10)
(图2-10)
2016-2019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评价(调查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