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上级组织统一部署,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党委于2020年5月启动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该校第三党支部发挥支部内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优势,以《见“微”知著》基层党建课题研究为抓手,设计制作16节“四史”微党课,依托思政课主阵地,将“四史”学习教育向全校青年学生延伸,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让“四史”之光照亮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之路。
学生:“原来‘四史’知识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思政课老师在上课前进行了学习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形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框架,每个史别设计4节微党课,包括该史别的概况、重要会议、重要任务和典型成果,希望通过简短的微党课给学生呈现一个点面结合的“四史”知识图景。教学形式以梳理脉络和分享故事为主,让学生既能够从面上了解该史别的概况,又能够结合重要会议和人物介绍,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案例故事,22024班级郑健文同学参与修复米格战机的事迹在同学们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登上了2021年5月26日的“学习强国”。
经过一个学期的“四史”微党课学习,学生从最初的被动完成任务到后期的比学赶超,课后调研问卷分析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这个学期的“四史”微党课学习“很好,很有兴趣”,认为通过“四史”微党课学习,增加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强化了青年的时代使命感。学生还积极撰写“四史”学习感悟,表达自己对学习“四史”微党课后的所思所想,不少学生在感悟中表示:“原来‘四史’知识学习也可以很有趣!”。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大为提升
思政课是做好青年政治引领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疫情条件下,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如何更好地肩负时代使命,这是思政课程的责任所在。通过一个学期的“四史”教学实践,思政课老师深刻认识到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时政,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发挥课程考核的引导作用,设计课后习题,答题成绩纳入思政课程总体考核体系,很多学生都以拿满分为目标,同学中比学赶超,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充分借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量化教学成果。此次问卷调研和课后作业均借用问卷星,极大地便捷了教学研究工作,而且扫码做作业的形式学生表示很喜欢。
学校: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各部门统筹联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成效凸显
在疫情情况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疫情条件下有效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要求不减,因此联合党支部、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向青年中延伸,依托常态化教学和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较好地在各个班级的学生中形成了学习“四史”的良好氛围。同时,团委组织开展“四史”知识竞赛、“四史”黑板报设计,第二党支部联合关工委开展“四史”知识讲座等活动,与课堂“四史”微党课教学交相呼应,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四史”知识的热潮。
正所谓以史鉴今!此次以“四史”知识为抓手的教育只是一个切入点,就如同“微课”一样,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希冀能引领青年学生关注历史,胸怀祖国。历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让青年学生知道我们国家发展的来龙去脉,能有效甄别各种社会思潮,不被断章取义的言论所误导。思想领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有一种长期主义的坚守,不断地做加法,在长期的强本固基中收获最终的质的飞跃。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欣慰与期许,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浇注,静待花开不败的人才盛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