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新闻
我校开展古琴传承传统文化讲座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来源: 学生工作部
  • 发布人:黄金鑫
  • 浏览次数:138

我校开展古琴传承传统文化讲座

4 月 15 日中午 13:00,我校大礼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琴”,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培华老师出席活动,全体在校学生及教职工代表共同参与,一同沉浸在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奎庐先生。奎庐先生字峭青,临川人,祖籍杭州,他多才多艺,钟情于琴箫书画、太极和曲艺。在求学之路上,奎庐先生先后于京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杭州西子湖畔深造,其书法汲取古人法度,深受唐宋文化滋养,同时追慕秦汉魏晋之风。在古琴学习方面,他师从浙派古琴(国家级)传人郑云飞先生,后又受教于著名琴家龚一先生,琴风古逸浑朴、中正洗练。此外,他的洞箫师从上海著名笛箫演奏家罗守诚先生,吴氏太极师从郑章成先生。奎庐先生不仅个人技艺精湛,还身兼数职,作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琴会团体 “奎庐琴斋” 的主人,同时担任江西省琴会顾问、江西古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务,在古琴领域有着颇高的影响力。

(4.24)我校开展古琴传承传统文化讲座454.png 

讲座中,奎庐先生围绕古琴展开了多方面的讲解。从历史溯源出发,讲述了古琴自上古神话时期至近现代的发展脉络。上古时期,伏羲、神农等就有古琴的相关记录,舜作五弦琴,后经文王、武王加弦成为七弦琴。春秋战国时,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伯牙的《高山流水》、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衍生出的《广陵散》等,都彰显了古琴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两汉魏晋时期,古琴艺术兴盛,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嵇康的《广陵散》等作品流传后世,嵇康的《琴赋》更是将古琴艺术推向高峰。唐、宋时期,古琴艺术达到传承与创新的高峰,琴人辈出,诗人们也留下诸多与古琴相关的佳作。明代藩王积极参与古琴活动,徐青山提出的 “二十四琴况” 是古代琴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到了近现代,古琴风格呈现出百家争鸣、融合发展的态势。

(4.24)我校开展古琴传承传统文化讲座783.png 

除了历史知识,奎庐先生还现场演奏了《广陵散》等经典琴曲的节选片段,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古琴独特的音韵之美。在讲解过程中,他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如东晋桓伊为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刻领略到古人的旷达洒脱。

(4.24)我校开展古琴传承传统文化讲座899.png 

此次讲座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奎庐先生的精彩分享,师生们对古琴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撰稿:黄金鑫

审核: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