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新闻
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
  • 发布时间: 2025-03-31
  • 来源: 团委
  • 发布人:姜凯丽
  • 浏览次数:161

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

---石鼓文书法社活动简讯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经几十年对石鼓书法字形研究,吸收了金文用笔,以及运用印学排字的“参差正倚避让穿插”手法,将石鼓字改造成以线条古老、形态灵动活泼的长方形字,从而形成自家风格,他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经过历代传承,现传至五世孙吴真琤。

本学期的石鼓文书法社团请到了吴真琤作为指导老师,在社团活动中,她向同学们传授石鼓文书法相关知识,并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256.png(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257.png

  (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261.png(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262.png

石鼓文作为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石刻文字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吴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石鼓文的历史背景:石鼓文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文字,最初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共有十面鼓形石刻,记录了秦国君主的狩猎活动,因此也被称为“猎碣”。这些石刻历经沧桑,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视为中国石刻文字的鼻祖,对研究古代文学、文学、史学和书法艺术具有深远影响。 

(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443.png(3.31)拓金石痕书春秋 蘸云为墨写风流444.png 

吴老师详细讲解石鼓文书法的特点:石鼓文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从大篆向小篆过渡的关键书体。其用笔圆劲挺拔,圆中见方,结构方正严谨,被历代书法家视为学习篆书的典范。通过现场示范,吴老师展示了石鼓文书法的基本笔法、结体技巧以及章法布局,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石鼓文书法的独特魅力。

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拿起毛笔,尝试书写。吴老师逐一纠正同学们的书写姿势和笔法,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初学者的笔触略显稚嫩,却沉浸在石鼓文书法的艺术氛围中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撰稿:姜凯丽

审核:党委办公室